南極 (Antarctica)

英國南極探險家及探險史

1900 年皇家地理學會和另外一個科學團體皇家學會決定英國出資組建一個國家南極探險隊。於1901723日,英國海軍上校羅伯特.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 授命率領醫生威爾森 (Dr. Edward Wilson) 及商船上尉薛克頓 (Sir Ernest H. Shackleton) 組織成科學兼地理,以研究夏季的磁南極和到達南極點為目的 38 人皇家探險隊 (the Discovery Expedition,),乘搭「發現號 (Discovery)」首次遠征南極。是次他們採用以人及狗拉雪橇的方式前往南極點。鑑於他們的南極探險經驗不足,以為憑個人毅力可以克服種種困難,再加上又不能熟練駕馭狗拉雪橇 ;到探險後期,3人都出現了壞血病的癥狀,醫生威爾森還出現了雪盲症,以薛克頓的病情最為嚴重。結果只能夠到達南緯82°,離南極點還有約 850 公里(460英里);是次探險失敗。於19033月,史考特強行將薛克頓送回家,並把去南極點的失敗歸咎於薛克頓的病情。事後,史考特將這段經歷寫成【發現號之旅 (The Voyage of the Discovery)】一書。是次探險的得著:史考特首次成功找到登陸點 - McMurdo Sound,並建立基地 Hut Point;薛克頓在船上的職務是協助科學家進行科學實驗,他能鼓舞船員士氣,併發明各種新玩意供大家消遣,甚至還編了一份船上出版物《南極時報 (South Polar Times)》。為參與挑戰南極點,這次遠征亦促成了史考特和薛克頓日後成為競爭者。

1907年,薛克頓 (Shackleton) 自己組織並領導以抵達南極點為目的的英國南極探險隊(Terra Nova Expedition)。是次組織行程受到了英國皇室的注意,國王和皇后接見了薛克頓,皇后還贈給他一面英國國旗,讓他插在南極點。於190787日,探險隊乘搭「獵人號 (Nimrod)」向南極出發,由於當年和史考特的南極探險使用了狗運輸沒有成功,這次他試圖以八匹西伯利亞小馬、小數狗、機動雪橇為運輸工具前往南極點。薛克頓由於找不到更好的登陸點,他違背對史考特 Scott 的承諾在 McMurdo Sound 登陸。薛克頓帶領隊友在南極海岸建起了營地,並把營地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於19081029日,在薛克頓帶領下,組織了四人加四匹迷你馬的探險隊:WildShackletonMarshall and Adams,帶著約 360kg 足夠 91 日的食物出發。在探險過程中,4 匹小馬掉進了冰窟窿裡,還差點因此失去其中一個同伴。徒步的他們找到穿越山脈爬上南極高原的路線,於 190919日,作最後衝刺,但迫於糧食不足及體力問題而被迫折返,最遠只到達南緯 88°23'S,離南極點約180公里(97英里),他們把皇后贈的國旗插在此處。最後4人雖已經精疲力盡,但不得不日夜兼程往回趕,以便在餓死前趕回「獵人號 (Nimrod)」。因為4個人都染上了嚴重的痢疾,為防止船等不及他們而開走,薛克頓和另一個較強壯的同伴先出發,把另兩個人留在一個儲備豐富的補給站。於同年31日薛克頓和同伴獲救,但剛上船的薛克頓堅持親自帶隊去接同伴,兩天後他們帶着兩個掉隊者回到船上。兩年後薛克頓將這段經歷,以口述方式完成【南極之心 (The Heart of the Antarctic)】一書。因為薛克頓的探險隊伍比任何人在當時都更接近南極點,返回英國後受到英雄式歡迎,立刻被授予爵士稱號,這次探險令他享譽全世界。以下我會介紹史考特 (Scott) 第二次和薛克頓 (Shackleton) 第三次的探險史,兩人性格各異,所得的結果和評議也各異,但共同為南極探險史留下震世的回響,以及不可磨滅、不可取代的貢獻:

海軍上校羅伯特.史考特 Robert Falcon Scott (6/6/1868-29/3/1912)

為圖創下首隊抵達南極點的紀錄,史考特 (Scott) 為了國家和自己的名譽,不惜犠牲自己和同伴生命堅持到底,結果雖然成功到達了南極點,但不幸的是比挪威的阿蒙森帶領的探險隊遲了35日,更加不幸的是由他帶領的最後五人小組結果全軍覆沒,結果被譽為南極探險史上最著名的悲慘人物及事件。

為圖創下首隊抵達南極點的紀錄,於19106月,募到足夠資金,史考特第二次再度組織一支探險與科學兼顧的皇家探險隊遠征南極 (Terra Nova Expedition),他們乘搭「新地號 (Terra Nova)」出發後才得到消息,原定計劃前往北極由阿蒙森帶領的挪威探險隊,因被由裴瑞 (Robrert Perry) 帶領的美國探險隊打破首隊抵達北極點的紀錄,所以已臨時秘密改變行程前往南極,決定參與創下首隊抵達南極點的競爭。於191213日,距離南極點約273公里處,史考特成立最後五人小組-史考特、威爾森 (Dr. Edward Wilson)、騎兵軍官奧茨 (Lawrence Edward Grace Oates)、鮑爾斯 (Henry Robertson Bowers) 和埃文斯 (Edgar Evans) 向南極點作最後衝刺,事情發展到需要用到慘無人道的人力拉雪橇、在嚴寒的天氣下飢寒交迫,最後在我看來是非人道的堅持下,於1912117日終於成功抵達南極點,但不幸的是比在19111214日,採用以狗拉雪撬及滑雪方式率先抵達南極點的阿蒙森帶領的挪威探險隊足足遲了35日。面對即將來臨的冬季,深受打擊悲憤與痛苦交錯之餘的最後五人小組在喻為被詛咒的回程中,受困於一場又一場的惡劣天氣,再加上燃油不足,食物缺乏等種種致命的打擊下,因長期缺乏補充新鮮的食物和維生素C的隊員們逐漸導致壞血病及精神崩潰。同年216日,他們被迫放棄最 強壯但又最先崩潰的埃文斯;奧茨受到了嚴重的凍傷,開始急劇衰弱。由於他行動不便,其他三名隊友不願丟下他不理,因此隊伍整體的行進便開始落後於原訂日程。317日,為了不再拖累同伴結果他在風暴中故意自行離隊,留下一句:我出去一下,過一會兒回來 "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自我犧牲的日子也正好是他32歲的生日,他的遺體至今仍未被發現;317日,只乘下兩日糧食的三人又被致命的風雪圍困在距離儲存補給品的地點 - 一噸庫 (One Ton Depot) 20 公里(11英里)的地方,威爾森和鮑爾斯相繼辭世;329日,史考特寫下這次旅程及人生的最後一篇日誌-「我們冒險,我們知道此行有風險,後來事情發展不利,我們沒有理由抱怨……」。六個月後,三人的遺體、日誌,連同他們死時還帶著的十多公斤岩石標本才被發现,史考特被英國國王追封為騎士。為紀念這兩位成功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於1956-1957年,美國將南極點附近建立的永久科學研究基地命名為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 (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後人認為史考特的失敗,除天氣的因素外,還有他在一連串計劃上的犯錯:只參考薛克頓於1907年的作法,沒有作進一步的改善;使用了不適當的運輸工具:還沒成熟的機動雪橇、大批耐不住寒冷的小馬隊、不重視狗隊等;不適當及不完善的食物:缺乏蔬菜及食物不足,只有壓縮草料、玉米、餅乾 ;以及路線只參考薛克頓於1907年找到穿越山脈爬上南極高原的路線,雖路線比起挪威探險隊所採用的較短,但卻更危險兼困難重重;不該在所有人都在為生命奮鬥的時候,還花時間採集及帶最後被認為極有科學價值的石頭等等。

雖然從行動任務上而言,薛克頓是個成功者,但以領袖策劃能力而言,他郤是個失敗者。如今南極洲的觀察山上有支十字架,寫著:「要奮鬥、要追求、要發現,絕不認輸」,以記念這最後五人小組。從書上可見史考特在其眾隊員心中並不是一位親民服眾及受歡迎的領導,初時我對他的印象不太好,反而特別喜歡他的隊友 - 科學組負責人威爾森、人矮小志不短的鮑爾斯和艾普斯雷•薛瑞-葛拉德 Apsley Cherry-Garrard。從史考特的日誌不難看出他們在回程中,垂死掙扎的無助、飢餓、寒冷,以及真摰的友情,也正是透過史考特的日誌令我對他本人有所改觀 - 不讚同,但欣賞。悲慘的結局,叫我心碎,叫我無數次淚流滿面。如果大家對這故事的細節有興趣,本人極力推介這本書:【世界最險惡之旅 (The Worst Journey In the World, 1922)】於1922年由幸存者艾普斯雷•薛瑞-葛拉德發表的經典鉅作,由馬可孛羅出版,尹萍翻譯。

醫生威爾森 Dr. Edward Wilson

博學多聞,兼備出神入化的水彩畫技能,透過薛瑞 (Garrard) 再三的讚賞,令我一直渴慕親睹其畫,後來在烏蘇懷亞的監獄博物館 (Museo Martimo) 內,我意外的發現他的水彩畫,果然不同凡嚮,令我感觸良多。

艾普斯雷•薛瑞-葛拉德 Apsley Cherry-Garrard, (1886-1959)

薛瑞 (Garrard) 是這支探險隊中的最年輕成員,因選最後五人組時,在最後一刻被史考特放棄而幸存的隊員之一。為取得珍貴的帝王企鵝 (Emperor Penguin) 胚胎,於1911年,薛瑞、醫生威爾森和鮑爾斯三人在南極進行為期五個星期的冬季之旅。這是首次人類在極地渡過冬季,他們三人在 24小時全黑暗的未知環境中,勇敢地面對最可怕的寒冷與最狂烈的風暴,只想為帝王企鵝胚胎方面的科學知識作出貢獻,堪稱是這次悲劇的探險史中最有貢獻、最英勇的故事之一,可惜他們的成功卻被悲慘的結局所蔽蓋。他在1922年發表了「世界最險惡之旅 (The Worst Journey In the World), 1922 」這本極地探險的經典鉅作,讓世人見證了這場探險史上最著名的悲劇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